“詩魔”一詞原本是由后人賦予白居易的稱謂,意指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超凡魔力和無限才華。然而,白居易卻并不欣賞這一稱謂,他認為詩歌應(yīng)該是一種至美至簡的表達形式,而非被賦予神秘和不可控的力量。他對“詩魔”稱謂的不認同,反映了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嚴謹態(tài)度和對自我表達的深思。在白居易的詩歌中,不僅有著才華橫溢的表現(xiàn),更體現(xiàn)了對真情實感的珍視和對文學(xué)理想的追求。因此,無論是“詩魔”還是“詩圣”,都無法完全表達白居易詩歌的真正魅力和意義。
作者:詩道駿言唐朝幾位大詩人的名號,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如,李白號稱“詩仙”,杜甫號稱“詩圣”,王維是“詩佛”,白居易被稱為“詩魔”。
可是,對于“詩魔”的稱號,白居易本人并不認可。據(jù)《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六》記載,白居易給好友元稹的一封信中是這樣說的:
“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何則?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當(dāng)美景,或花時宴罷,或月夜酒酣,一詠一吟,不覺老之將至。雖驂鸞鶴、游蓬瀛者之適,無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

他說:真正懂我的人會認為我是詩仙,不了解我的人則認為我是詩魔。為什么呢?讓心靈勞苦,被聲韻詞氣役使,不分晝夜地作詩,自己都不覺得辛苦,這不是風(fēng)魔是什么?但是,和志同道合之人面對美景時,或者春光明媚宴罷時,或者月夜飲酒酣暢時,我每每吟誦詩句,陶然沉醉,不知老之將至。即使駕著鸞鶴之車,遨游蓬萊、瀛洲仙山的快樂,也比不上我吟詩的快樂啊,從這角度看,我不是詩仙又是什么呢?
可見,白居易認為,視他為“詩魔”的人,只看到了表象,并不真正懂他。而把他看作“詩仙”的人才是懂得他內(nèi)心的人。
從他的這段議論,可以看出,白居易對于“詩魔”的稱號,并不認可,他覺得自己更應(yīng)該被稱為“詩仙”。
[玫瑰]要當(dāng)格律通,莫做格律控!
[心]關(guān)注“詩道駿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