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散文和詩歌被后人傳頌不衰。而他與初戀情人湘靈的故事更是令人動容。據傳,白居易在年輕時曾與湘靈相戀,兩人情深意重,然而由于家庭原因,兩人最終未能走到一起。白居易對湘靈的深情以及失去她后的沉痛心情都深深刻在他的詩篇之中,成為他作品中重要的主題之一。這段初戀故事不僅見證了白居易的深情而又無奈,也讓我們看到了他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才華橫溢的文學造詣。
當一個女人錯過那個她最想嫁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挑剔,
當一個男人錯過那個他最想娶的人,就會變得越來越隨意。
挑剔是因為誰都不如你,
隨意是因為反正不是你。
今日備課到“《花非花》--白居易”,這首曲子,是每一個學聲樂的學生最初就會接觸到的曲子,我曾經也唱過很多遍。但以前只能模糊理解歌詞的意思,不理解背后所蘊含的故事。
今天把這個故事分享出來,跟大家一起學習。
?版本一: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版本二: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這首《花非花》是白居易很唯美的一首雜言詩。
原文釋義:
像花...而不是花,似霧...又不是霧。半夜時分到來,天亮以后離去。
來時像春夢一樣能有多少時間?去時又好似朝云散盡沒有覓處。
此句意境幽渺,耐人尋味?;?-非花,霧---非霧給人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取喻于花與霧,比喻所詠之物短暫易逝,難以長久。
半夜驚醒,朦朧恍惚之中,早年的戀人剛剛還在夢里纏綿,此刻身邊卻冰冷孤單。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曾經的美好,存在卻又消逝了恍惚、追念、惋惜之情涌上心頭。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最高產的詩人之一,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平易近人,富有情味,現(xiàn)存有3000多首,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等經典作品,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與關注。
但大詩人白居易卻37歲才在母親以S相逼的情況下結婚,結婚,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來他一直都忘不了苦等了他30年的初戀情人。
可以說,白居易的一生都沒有擺脫初戀的陰影。甚至他晚年府上養(yǎng)了一大批歌姬,被人罵晚節(jié)不保,也跟這段初戀有關。
據記載,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鄭的一個官宦世家。那時候,唐朝已經從最強盛的頂峰滑落,進入了藩鎮(zhèn)割據時期。為了躲避戰(zhàn)亂,11歲的他隨父母遷居安徽的宿州—符離,在這里,他遇上了一生都難以忘懷,甚至魂牽夢縈的初戀。比她小4歲,一個叫湘靈的小姑娘。
一個陽光少年,一個鄰家女孩,一個會寫一手好文章,一個活潑可愛,天生一副好歌喉,住的又那么近,還經常在一起吟詩唱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就這樣,從白居易11歲一直到19歲。此時15歲的湘靈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堪比月中的嫦娥,又如旱地蓮一樣清新動人
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叫《鄰女》送給湘靈。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鸚鵡語,碧紗窗下繡床前。
他對她瘋狂的愛戀,這一年,湘靈妹妹15歲,他的樂天哥哥19歲。他們偷嘗了愛情的禁果,從青梅竹馬到互許終生。
然而,這樣一對人人艷羨的金童玉女,卻不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為什么呢?
因為白居易是官宦子弟,湘靈只是一名普通的村姑,巨大的門第差異成為兩人之間不可逾越的一道鴻溝。特別是白居易的母親,,得知此事后,更是多方阻撓,最后竟逼著兒子外出求學,想來個棒打鴛鴦。
白居易多次求母親,希望母親準許他求娶湘靈,但他的母親思想保守,個性強勢,死活不同意,甚至以死相逼。媽寶的白居易只好作罷。不過好在湘靈就在旁邊,他們還是可以見面,互訴衷腸。
27歲的白居易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
一路上他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他踏上遙遠的求學之路,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一路上他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
《寄湘靈》: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后西樓上,應憑欄干獨自愁。
由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與湘靈經過17年的相處和8年的相戀,感情已經很深了。離別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慮過結婚問題,但是沒有實現(xiàn)。詩作最后,白居易表示了和湘靈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懇切愿望。
據說白居易讀書十分刻苦,讀的口都生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頭發(fā)都讀白了。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唐德宗貞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800年,白居易終于考上了進士,調到了社科院任研究院,這一年他29歲,按理說,工作穩(wěn)定了,年齡也不小了,應該成家了,可他依然單身,因為他心里始終忘不了那個遠在故鄉(xiāng)的湘靈姑娘。他真想插上一雙翅膀,再飛回她的身邊。
這一天終于來到了,貞元十九年冬,也就是公元803 年,白居易再次回到符離,這次他是回去搬家的,他當時接到朝廷的一紙調令,準備去陜南走馬上任,當他騎著高頭大馬,一路吹吹打打地回到家鄉(xiāng),卻發(fā)現(xiàn)已經25歲的湘靈還沒有出嫁,還在傻傻的等著自己。
愛如潮水,在老白的心底翻涌,他拉上湘靈,來到母親面前,撲通一聲跪下,希望母親高抬貴手,能夠成全他倆,可在老人家看來,一個是新科進士,一個只是鄉(xiāng)野村婦,他們之間的距離,比年少時更遠了,自然也就無法答應。
白居易徹底心灰意冷,好在臨走前的那一晚湘靈偷偷地來看他,送給他一雙自己做的布鞋,并信誓旦旦地對心上人表示,“無論你走多遠,我都會在這里等你!”有時候,人與人之間,分開的是距離,愛情的種子反倒對彼此的思念中生根發(fā)芽,逐漸長成了一顆參天大樹。
白居易現(xiàn)存的3000多首詩作之中,《長恨歌》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長恨歌為什么寫的如此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特別是結尾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千百年來,更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在后世的很多文藝評論家看來,這哪里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楊貴妃的愛情啊?這分明是白居易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是對自己默默相守20年的感情做一番最后的祭奠和緬懷。
那一年,他已經36歲了,第二年,他終于答應了母親一而再,再而三的懇求,才跟大家閨秀楊氏完婚。
人到中年的白居易,原以為娶妻生子,生活翻開了新的一頁,那個少女的身影會在他的記憶中漸行漸遠??擅\之神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唐憲宗元和10年,也就是公元815年,他得罪了朝中的權貴,被貶江州,攜妻赴任的路上,竟與四處漂泊的湘靈父女遇上了。那日,在潯陽江頭,他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她了,而她也看到他了。
多年未見,兩人竟一時相對無言,她突然笑了起來,笑的是那樣疲憊而荒涼,像一張發(fā)黃的老照片。
那年,湘靈已經38歲了,盡管青春已逝,但她依然獨身未嫁。自從他走了以后,她便從此凋謝了…而42歲的白居易也是飽經滄桑,華發(fā)叢生。面對身邊的兩個女!人,一個嬌妻,一個舊愛,他滿懷愧疚,寫下了一首《逢舊》的詩送給湘靈?!?/p>
我梳白發(fā)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旁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我最近又長了很多的白發(fā),你昔日清秀的面龐也添了不少的皺紋,旁人估計都要笑話我倆這么愛哭,可他們哪能理解那種少年離別老相逢的喜悅??!
誰成想,潯陽江頭的那場偶遇,竟成人生的最后一別。不久以后白居易到了江州,入住官邸打開行李的時候,忽然看到了那雙鞋。和湘靈相處的往事,再度涌上心頭。
這么多年來,湘靈贈他的這雙鞋他一直舍不得穿,始終珍藏在箱底,只可惜鞋子依然成雙,相愛的人早已相隔一方。從此,初戀情人游如遠去的黃鶴一樣杳無音訊,不知所蹤。而白居易則把湘靈送給他的這雙鞋,當成了一份長久的思念。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xiāng),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xiāng)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秋天書未曉,風雨正蒼蒼。不學頭陀法,前心安可忘。”
我有著深深思念的人,卻相隔在遠遠的異鄉(xiāng)。我有所感懷的事情,深深的刻在心上。她在遙遠的異鄉(xiāng)我不能去靠近,沒有哪一天不朝著她的方向遠望。內心痛苦萬分卻無處化解,日日夜夜未曾停止思念。我的前途似乎也迷茫無望,孤獨的在空空的屋子里睡覺。秋天尚未來臨,卻已風雨紛紛。不曾學過苦行僧的佛法,如何忘記曾經的過往!
50多歲白居易遇到了一個15歲的小姑娘,酷似湘靈,一下子,他的思念之情涌上心頭,好似一瞬間時光倒流,他也回到了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
晚年的白居易風流成性,家里養(yǎng)了上百個歌姬,只喜歡14.5歲的小姑娘,超過18歲后就被賣掉。
鐘乳三千兩,金釵十二行。
妒他心似火,欺我鬢如霜
薄解燈前舞,尤能酒后吟。
花叢便不入,猶自未甘心。
十聽春啼變鶯舌,三嫌老丑換蛾眉”
一直到70多歲折騰不動了,這才將全部家妓放走。錯過了最想娶的心上人,變成了一個渣老頭。他把描述女子最美的詞語都送給了他那個15歲的湘靈妹妹....
夢舊
別來老大苦修道,煉得離心成死灰。
平生憶念消磨盡,昨夜因何入夢來
我會持續(xù)更新跟音樂相關的背后的故事,希望能突破100個粉絲,謝謝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