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死后,楚懷王選擇宋義而不選擇項羽為主帥,主要是出于對宋義作戰(zhàn)經(jīng)驗和軍事才能的認可。與項羽相比,宋義更為謹慎穩(wěn)重,具備較高的統(tǒng)帥能力和軍事智慧。楚懷王希望能夠通過宋義的帶領,有效地應對各方對楚國的威脅,維護楚國的地位和利益。
項梁死后,楚懷王為什么不選擇項羽而選擇宋義
那么,巨鹿城君臣哀求的主要對象,昔日項梁主導的楚軍,近況又何如呢?
項梁戰(zhàn)死之后,楚軍主力損失慘重,在定陶基本被秦軍全殲。而當時的楚懷王熊心,本人呆在相對安全的楚國首都盱臺,所以他還是全須全尾活得好好的。
項梁死訊傳來,楚懷王君臣大恐。畢竟熊心是個成年人,他即刻命令臣下跟隨自己快速北上,把政權中心轉(zhuǎn)移到彭城,準備在這里重新振作起來。
項梁戰(zhàn)死,對于楚懷王是壞事,也是好事。至此,他倒能不再做幌子國王,真正自己來主持朝政。
到達彭城后,楚軍殘余各部紛紛集結到此。楚懷王熊心收拾殘余,重新部署,很有氣象一新的意思。于是,他命令項羽一軍屯駐彭城西,呂臣一軍屯駐彭城東,劉邦一軍則屯駐碭縣。
由此,劉邦作為楚軍中重要的一支部隊,也開始正式顯露崢嶸頭角。如果項梁項氏家族當政,老劉肯定沒有這樣獨當一面的機會。
借助這次軍事戰(zhàn)略調(diào)整,楚懷王熊心終于親自掌握了楚國軍隊的指揮權。他任命陳嬰為柱國,全面負責楚國的政務;又把楚軍中的實力派人物呂臣呂青父子吸收到政權核心,和陳嬰一起共同輔政;劉邦呢,也得到重用,被封為“武安侯”,任命為“碭郡長”,繼續(xù)統(tǒng)領他的本部兵馬在碭縣屯駐,全權負責彭城西部防務。
項梁戰(zhàn)死,項氏家族對立國有莫大之功,也肯定要加以安慰。于是,楚懷王就封項羽為“長安侯”,以魯縣作食邑,項羽當時就號稱“魯公”。這個名號上好聽,但和劉邦有所不同的是,項羽手上的軍事指揮權卻被楚懷王收回了。
楚懷王政權,之所以能夠在項梁死后在彭城得到喘息,還是因為章邯大軍北上進攻趙國,無暇顧及黃河以南地區(qū)。
趁著這段寶貴的時間,楚懷王干得還算不錯。他借機整軍建制,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權架構和威信。雖然簡選了這么多重要干部,但真正選出能夠替代昔日項梁作用的人,還真不好選。選來挑去,楚王熊心看中了一個人——宋義。
宋義這個人,原本并無過人之處,不過就是項梁手下一員戰(zhàn)將。他,是如何得到楚懷王青睞的呢?
讀者肯定記得,當初項梁連連克捷,驕傲自滿之時,正是這位宋義言語諄諄,給他以提醒。但項梁不耐煩,趕忙就打發(fā)宋義為使臣,讓他出使齊國,以免在面前礙眼添堵。
在去齊國的路上,宋義恰好碰見齊國派來趕往項梁軍營的使者“高陵君顯”(“高陵君”是封號,“顯”使者的名字。這人,應該是齊國的高陵君田顯)。
得知齊國使臣高陵君要去定陶見項梁,宋義就勸他說:“我預見項梁肯定近日兵敗。你如果慢行緩去,或可免于一死;如果快馬加鞭快去,肯定不免大禍?!?/p>
齊國使臣高陵君,聽從定陶來的楚國使臣宋義如此說,也將信將疑,在路上放慢行程。沒過幾天,果然消息傳來,項梁在定陶軍敗身死。為此,他對宋義大為嘆服。
得知楚懷王熊心親政,這位高陵君就改道去彭城謁見。接待宴會上,他竭力向楚懷王推薦宋義,說這位宋先生肯定是個真人才,大人才,他還能推算戰(zhàn)爭勝負啊。
楚懷王馬上召見宋義。本來就有好感,宋義又能言善辯,熊心大喜,馬上任命宋義為上將軍,號為“卿子冠軍”,代替死去的項梁出任楚軍統(tǒng)帥,并命令他統(tǒng)領楚軍主力,前去救援趙國。
宋義
“卿子”,是當時的褒尊之辭;“公子”尊稱的意思;“冠軍”,上將也,意思是位在諸軍之上。
同時,楚懷王還任命項羽為副將,范增任末將,派二人輔佐宋義。至于其他軍將,包括桓楚、英布、“蒲將軍”等人,也隨軍出征,全部聽從宋義指揮。
其實在當時,由于趙國被秦軍逼壓得厲害,楚懷王本來要派人領軍西攻咸陽,準備開辟第二戰(zhàn)場。而項羽呢,急于為叔父項梁報仇,多次要求自己帶兵進關攻打秦軍??沙淹跎磉呌袔讉€老臣,總是勸告說:“項羽這個人,性子暴躁,喜愛殺人。而劉邦是個忠厚人,不如派他西去。”
顛來倒去,最終楚懷王還是把艱巨的西攻任務派給了能力普通的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