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他憑借其獨特的人生故事和深刻的感悟,創(chuàng)作了許多具有深遠影響的詩篇,被后人稱為“百代詩壇”。杜甫一生經歷了無數的沉浮,他先后被貶謫十四次,飽嘗了人生坎坷和世態(tài)炎涼。然而,正是這些磨礪和挫折,成就了他豪情壯志和崇高的詩歌創(chuàng)作。通過他的詩作,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他的坎坷經歷和激蕩情感,更能體味到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社會的關懷之情。杜甫的一生,就如同他的詩篇一般充滿了坎坷和激情,留下了永恒的價值和無盡的感慨。
杜甫的悲慘人生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合稱"李杜"。杜甫由于心系天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大多都是關注普通的民眾,給予他們關懷。
對杜甫來講,現(xiàn)實政治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然而他的仕途卻坎坷不平。
杜甫少年家庭條件優(yōu)越,其祖上乃京兆杜氏,是北方有名的大族,祖上多在朝廷為官,他一生都想融入官場,可是他命運不濟,總是格格不入。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和齊趙,其間曾赴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后來爆發(fā),杜甫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李亨即位后,就只身北上靈武投奔肅宗。但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又押回長安,同被俘的王維關押在一起。但杜甫因為官小,沒有被重視,后來他趁亂逃走,繼續(xù)前往唐肅宗所在的鳳翔。經過一番坎坷之后,他終于在757年見到了皇帝李亨。
他也因此,得到了一個"左拾遺"的工作。就是皇上有什么事忘了,你給提醒一下。這也是我們的"詩圣"一輩子官場生涯中最拿得出手的職位了。惜僅僅做了半個月,"左拾遺"的工作又給弄丟了。因惹怒皇帝,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然而又可惜的是,杜甫上任還不到三個月,又辭職了。原因是關中地區(qū)爆發(fā)旱災,稅收不上去,導致杜甫的工資也發(fā)不下來,不得已只好辭官而去。
萬般無奈,晚年的杜甫只好前去成都投奔四川節(jié)度使嚴武,嚴武對待自己這位少年朋友十分熱情,好吃好喝好伺候,按理來說,嚴武的熱情和雪中送炭應讓杜甫感激不盡。
然而令世人瞠目結舌的是,杜甫還是不改自己一身的傲氣,某次喝醉酒后竟然跳到嚴武的床上,大喊大叫,抓住嚴武的脖領子大罵嚴武,令嚴武在手下人面前丟盡了臉面,嚴武對待朋友雖然熱情,但是性格卻十分強悍,對杜甫已經算是仁至義盡,因此事嚴武對杜甫便起了殺心,杜甫酒醒之后自知得罪嚴武,只好連夜逃跑。
最終孤苦無依,在一條小舟中孤獨死去,結束了自己倉皇凄涼的一生。
回看杜甫一生,用"坎坷"已經不足以形容了,雖然在官場沒有取得什么成就,杜甫在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他的詩被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