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身上,有著許多神秘傳說和稱號,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就是“大魔導師”和“位面之子”。這兩個稱號的由來充滿了神奇和謎團,讓人無法不想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從歷史中那些留下的印記和文獻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揭示劉秀身上這些神秘稱號的真正含義。
前言:隨著《贅婿》、《慶余年》等穿越劇的大火,越來越多的人被穿越一詞所吸引。那么在我們歷史上,是否真有現(xiàn)代人穿越到古代?這個爭論眾說紛紜。比如有人認為“雙魚玉佩”事件中的彭加木,就穿越到了西漢末年,成為當時“改革先鋒”的王莽。因為王莽時代的改革,如土地國有化,以及制造出高精度的游標卡尺,都大大超出了同時期的認知水平。

假設(shè)王莽是穿越者,那么就會相對應(yīng)地出現(xiàn)某個人來修復這段歷史,這個人就稱之為“位面之子”。歷史就是這么巧,今天我們要說的劉秀,在史書上種種不可思議的記載,就為他是位面之子提供了“佐證”。
劉秀是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劉秀,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生時赤光照耀整個房間。同年,父親房前栽景天的地方長出三株小米,每株九穗,父親劉欽因此為其取名為“秀”。按道教的說法,三為大、六為貴、九為尊,九除了是極數(shù)外,還代表著太陽,也就是“大陽”,這與他出生時的異象暗相吻合,預示著日后的不凡。
影視劇中劉秀形象
然而少年的劉秀卻歷經(jīng)坎坷,受“推恩令”影響,到他這一輩時,父親早逝,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劉秀便是這樣一位被上天賦予大任的人。身世盡管坎坷,卻有大志,《后漢書》曾記載:初,光武適新野,聞后美,心悅之。后至長安,見執(zhí)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 yù),娶妻當?shù)藐廂惾A?!?這句話在后世廣為流傳,不僅引發(fā)了眾多英雄的共鳴,也彰顯出劉秀與陰麗華的美好愛情。
影視劇中陰麗華形象
劉秀發(fā)跡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為緩和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就是這不符合國情的改制,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此產(chǎn)生了規(guī)模宏大的“赤眉、綠林”起義,而我們的主人公劉秀也在這閃亮登場。
各地轟轟烈烈的起義,觸發(fā)了劉秀的心弦,順著這股洪流,劉秀加入了綠林軍,歷經(jīng)昆陽之戰(zhàn)、安撫河北、鄗城稱帝、掃平關(guān)中、收取關(guān)東、平復隴西等事件,最終興復漢室,史稱“光武中興”。
其中的昆陽之戰(zhàn),更是打出了劉秀“大魔導師”的威名!
昆陽之戰(zhàn)!大魔導師的誕生就在綠林軍攻克宛城、昆陽后,王莽開始慌了,急忙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軍42萬剿滅綠林軍。此時和劉秀守昆陽的士兵才9000余人,面對數(shù)十萬大軍,綠林軍慌了,想要逃跑。而此時我們的位面之子劉秀堅持作戰(zhàn),說:“合兵尚能取勝、分散勢難保全。就在當夜,他讓眾人守昆陽,自己帶著13人去搬救兵,步兵、騎兵共一萬七千人赴援昆陽。
此時的局面也只是以2萬軍隊對抗42萬軍隊,小朋友都知道打不贏,然而神奇的是,我們的“位面之子”開掛了,化身為“大魔導師”,后又化身近戰(zhàn)法師“甘道夫”,精準打擊敵方軍隊,完成昆陽大勝的壯舉。下面,我們來欣賞“位面之子”的“開掛”行為。
根據(jù)《后漢書》記載:六月己卯,光武自將步騎千余,斬首數(shù)十級。……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
新朝42萬軍隊圍困昆陽,結(jié)果當天晚上天降流星,大量隕石如同下雨一樣,精準落在新軍大營,王莽軍隊死傷慘重,紛紛趴在地上。此時劉秀率領(lǐng)三千敢死隊,沖出城奇襲王莽軍大營,斬殺大將王尋,昆陽守軍見狀,乘勢出擊。
就在這個時候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
突然狂風驟雨,風像打雷一樣,把房瓦都給掀翻了,洪水暴漲,王莽軍隊被滍水沖走,幾乎全軍覆沒。
一次運氣好是正常,如果一直運氣好就是天命加身了,昆陽之戰(zhàn)成就了劉秀“大魔導師”之名,那后面的一次次極限反殺,更是奠定了他“位面之子”的身份。
極限反殺,成為“位面之子”這就要從劉秀安撫河北說起了,整個過程充滿魔幻色彩,一系列的偶然,讓劉秀完成極限反殺!
昆陽之戰(zhàn)結(jié)束后,更始帝劉玄殺害劉秀的兄長劉縯,為躲災禍,劉秀請求安撫河北。更始帝劉玄再三思索,終于答應(yīng),但是沒有派一兵一卒給他。
光桿司令劉秀渡過黃河后,第一個問題來了。此時的河北群雄林立,山東的赤眉軍、河北三王、銅馬軍,一個比一個強悍。正當劉秀一籌莫展之時,轉(zhuǎn)機來了:昔日在長安結(jié)識的鄧禹追過黃河,來投靠劉秀。
云臺二十八將
鄧禹此人,是東漢開國大將,位列云臺二十八將之首,能力非常強悍,他建議劉秀明延攬四方英雄,取悅民心,建立漢高祖的偉業(yè),拯救百姓萬民的生命。并且為劉秀推薦有識之士,讓劉秀順利站穩(wěn)腳跟。
影視劇中鄧禹形象
好景不長,轉(zhuǎn)眼間劉秀遇到了第二個大問題,王朗(又稱王郎)在邯鄲稱帝。此時的劉秀處境非常不妙,甚至想逃離河北。然而幸運女神再一次眷顧了他:上谷太守耿況派兒子耿弇(弇(yǎn),耿弇,云臺二十八將排行第四)去劉玄那里匯報工作,結(jié)果在路上迷路了,誤打誤撞到了劉秀那里,瞬間被劉秀所折服,也不想著再去找劉玄了,自己做主讓上谷,漁陽兩郡歸順劉秀。就這樣,劉秀陰差陽錯收獲了兩萬精兵,真正有了在河北立足的本錢,也正是這兩郡的班底,讓劉秀剿滅王朗,收編銅馬軍,最終在鄗城稱帝,帝號建武。
影視劇中耿弇形象
一次次的極限反殺,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劉秀“位面之子”的稱號名至實歸。
結(jié)語當然,穿越一事玄之又玄,至于位面之子,更是子虛烏有,更多的是人們對這些成功人士的一種“調(diào)侃”。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乃至共和國的先輩,哪個沒有經(jīng)歷過絕境,但是都一一化險為夷,除了天命所歸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自身的智慧、謀略、個人魅力以及那必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