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yù),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shí)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guān)聯(lián)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jīng)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獨(dú)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過盡遙山如畫。短衣匹馬。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身著短衣,單槍匹馬,走過一座座風(fēng)景如畫的山巒。樹木不敵秋霜,落葉紛紛飄墜。夕陽下,切莫回首望鄉(xiāng),這樣只能徒增傷感。
別是柔腸縈掛。待歸才罷。卻愁擁髻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離家之后,與你彼此深深牽掛,只有等回家之后這牽掛才能放下。到那時(shí),我們會燈前相對,有著說不完的情話。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108頁
2、(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86頁
過盡遙山如畫。
短衣匹馬。
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短衣匹馬: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尚騎射,故穿窄袖之衣,稱為短衣。
這里是謂穿短衣,乘匹馬,奔馳在征途上。
別是柔腸縈(yíng)掛。
待歸才罷。
卻愁擁髻(jì)向燈前,說不盡、離人話。
縈掛:牽掛。
卻愁二句:意謂待到行人歸來,對燈夜話時(shí),述說著別離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
擁髻:捧持發(fā)髻。
1、(清)納蘭容若著蘇纓注評,納蘭詞: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07:第108頁
2、(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